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扎紧“制度笼子”,江苏推进财政内控建设-天天观察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23-01-30 19:16:20


(资料图)

现代快报讯(记者 冯茜)据江苏财政1月29日消息,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控财政运行风险和经济活动风险,省财政厅对近年来内部控制建设的举措进行说明,同时公布下一阶段全面推进内控建设的相关举措。

财政内控是完善财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加大自我革新力度,严格自我约束,才能更好发挥财政内控在完善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自2012年起,财政部对单位内控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不断推进完善内控制度。

江苏近年来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上下联动、内外并举,全方位推进财政部门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打造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风险防控链条。对省财政厅机关、市县财政部门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分别做了明确要求和推进规划。

对省财政厅机关,着力构建“1+6+N”内控制度体系,以《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财政预算编制、财政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财政监督管理、财政业务管理、行政运行等六个专项内控制度为主体,明确119个业务流程,规范958个业务环节,识别220个风险点并针对性制定440条防控措施;同时出台《内部控制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保障内控制度落地执行。

对市县财政部门,印发《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见》,建立省市县同步推进的财政内控督促指导机制,从完善内控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内控执行体系、扩大内控成果运用机制、构建良好内控工作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市县财政部门加强内控建设的任务和要求。

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连续四年开展内控监督,共对45家省级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了解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重点查看单位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执行。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制发财政处理文书,责令单位限期整改,并将共性问题在省级部门通报,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省级单位重视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防范经济活动风险。

在当前阶段,为何强调财政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系教授邓淑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恢复发展,财政收支矛盾的问题需要化解,在资源和资金短缺的阶段,内控制度建设可以帮助政府提高管理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同时,建立公开透明政府需要接受外部监督,如果因为内控制度缺失产生问题,被外部监管发现,政府公信力会因此受损。从这一方面来说,内控制度是基础,政府把基础打牢,内外控制一起发力,才能进一步保证财政安全有效。”邓淑莲说。

内控制度建设的弱项、短板如何弥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此,邓淑莲表示需要注意方面,一是细化政策,提升措施可操作性,既能确保措施有效落地,也能提升内部实现目标积极性。二是现实必要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设置当前阶段较为迫切的目标。三是及时调整考核指标,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执行情况,对下一阶段考核指标进行调整。

据江苏省财政厅透露,下一阶段为全方位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组织制定省厅“N个内控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链条,将防控措施嵌入具体业务形成硬约束,并通过开展内控考核工作确保内控制度落地生效;二是加大对市县财政内控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以内控监督、考核通报等方式,引导市县财政部门进一步提升财政内控建设水平;三是扩大省级单位内控监督覆盖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挖掘省级单位内控建设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切实管用的针对性整改意见,维护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