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兵围困襄樊两城到最终败走麦城,中间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备为何不发一兵一卒,眼睁睁看着关羽被杀?这件事如此不合情理,以致有人推测这是刘备的兔死狗烹,为的是给刘禅铺路。
(资料图片)
也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的借刀杀人,因为关羽肆意破坏他联吴抗曹的方针,不杀此人不利于自己后期政治方案的实施。真相到底如何呢?
(图)桃园三结义
打襄樊是关羽的擅自主张吗?
如果不发动襄樊之战,曹操就不会派大军来救,关羽也不会因为军力吃紧而从江陵调兵,后方的大本营就不会空虚,孙权一方就没有可乘之机,南郡就不会失守,关羽就不会败走麦城。
所以一切的根源在于,关羽为什么要主动挑起这场战争?到底是他自作主张肆意妄为,还是刘备下令让他去打的呢?
史料上没有记载,所以存在争论。
有的人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发,认为这是关羽的私自行动,因为如果要北伐肯定是两路出兵,而自始至终关羽都是孤军作战,刘备并没有兵出秦川。正因为他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北伐大计,加上又多次损害与孙权的联盟关系,终于惹得诸葛亮大怒,借吴人之手除掉他。
看起来好有道理,但恐怕不符合事实。
证据有二:
其一,襄樊是曹魏三大军事重镇之一,这种层次的战役肯定要经过最高领导人,也就是刘备的批准。关羽再如何骄横,再如何与刘备亲如兄弟,也断然不敢擅自行动,毕竟君臣名分摆在那里。身为一员大将,他不会不明白军人的第一天职是服从。
纵观坐镇荆州的十一年间,关羽也没有擅自用兵的历史。四年前,孙权借口刘备夺益州后仍不还荆州,直接出兵攻占了荆州三郡。此时的关羽尚且没有主动开战,一直等到刘备领兵到达公安时,才领命出兵益阳与鲁肃对峙。攻打襄樊,从战略层面上看,重要性起码不会低于这场战役,关羽没有道理这次擅自行动。
其二,在战争之前,刘备称汉中王,封四位重号将军,在这四位将军中只有关羽一人假节钺。所谓假节钺,就如同影视剧中的尚方宝剑,代表如朕亲临,战争状态时可以直接斩杀不听命令的将领而不必请示。在积极准备襄樊之战前,赐他假节钺的权力,无疑是让他能最大限度地调度军队、安排作战各项事宜。因此,赐假节钺一事是刘备授命他攻打襄樊的有力旁证。
如果是刘备让关羽出兵的,但为何自己却按兵不动呢?这明显与《隆中对》中两路出兵的北伐策略相矛盾,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图)隆中对
刘备为何授权关羽打襄樊?
其实也很简单,关羽围攻襄樊不是为了北伐,而是为了配合刘备占领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终于占领了汉中,但并不是靠实力大败曹军,而是聚险而守等待对方粮草用尽自动退兵。
曹操虽然放弃了汉中,但一方面将百姓全部移走,让刘备只得了一座空城。另一方面留张郃驻守陈仓,自己带兵退居长安,并没有放弃对益州地区的军事部署。
刘备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只是战略上的成功,经济、军事方面都没有收获,还得时刻提防着曹军。
虽然占领了汉中,但仍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为了稳固取得的战果,刘备授权关羽围攻襄樊。
襄樊是曹操中部的重镇,但这时却只有不到一万的兵力,关羽出兵,曹操势必从他处调兵来救,这样汉中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刘备就可以返回成都处理益州内部不稳定因素,进而从容进行下一步布局了。
与此同时,刘备还派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等东三郡,假如关羽攻破了襄樊,那么就打通了益州与荆州的陆路交通,不仅减轻了汉中的军事压力,也初步实现了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
建安十六年以来,刘备真正倚重的谋士是法正,夺益州、占汉中,法正居功甚伟。所以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才会说:如果法正在,就能劝服主公不让东行,即便出兵,也不会有此惨败。
因为诸葛亮在军事上插不上话,所以无论他提不提醒,刘备大概都不会采纳他的建议。
因此,对于关羽之死,诸葛亮的责任可以剔除掉。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诸葛亮,近来有很多人进行暗黑化处理,其实没有必要。
史料就那么多,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当得上伟大政治家的称号。
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
成功了固然好,但就算打不下襄阳樊城,只要吸引了曹操的火力,将他的军事重心从汉中移出一部分,也就达成了战略目的。
可以看出,刘备的本意是让关羽配合自己占领汉中,哪里是所谓的借刀杀人呢?
更何况,丧失荆州的代价刘备承担不起。一旦失了荆州,刘备就丧失了从宛、洛进攻曹操的机会。以后要想反攻北方,只剩下汉中出兵的一条道路,要想成功,太难了,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占山为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那为什么又见死不救呢?不是不救,是没法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现在再简单说一下。)
(图)千里走单骑
从七月份襄樊之战到十二月底关羽被杀,六个月的时间其实可以分作两段。
从七月份到十月份,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时候曹操不断派援军,刘备的战略目标达成了,当然不需要救援。
关键是从十月份白衣渡江、吕蒙兵不血刃夺取荆州,到十二月底总共还有近三个月时间,刘备为何没有派人救援呢?
答案其实就在之前的叙述中。
刘备让关羽打襄樊就是为了解汉中之围,他自身军队本来就吃紧。有限的军队中,一方面要驻守汉中,一方面益州也要留一部分稳定局势,可自由支配的兵力很有限。
孙权既然已经撕破脸皮占领了荆州,说明他已经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刘备这边,派少量军队没有用,派大军出击太过仓促,粮草征集需要时间不说,他也没做好与孙权开战的准备,更何况曹操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所以,刘备不是不愿救关羽,其实是不能去救。
在刘备原本的设想中,一旦襄樊攻占不下,关羽自然会返回江陵维持荆州的现有格局,根本没有想到关羽会因为水淹七军而急功近利,不破樊城势不回。
也没有料到孙权会突然联合曹操,袭取荆州。
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小舅子糜芳竟然投降了,使得南郡一夜之间兵不血刃地归了孙权。这一切都大大出乎刘备的意料,让他猝不及防,来不及做充足的安排。
失荆州仅仅是关羽的责任吗?
失荆州,关羽的责任当然不可推脱。
因为骄横大意,他丧失了对孙权的警惕,贸然将所有兵力都调往前线,给吕蒙以可乘之机。
又因为不会处理同僚关系,使得糜芳、傅士仁与之不满,进而投降孙权,丧失了后方根基。虽然如此,但此时他仍有两万多士兵在手,还可以一搏。
然而从襄樊返回时,关羽已经失了分寸,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仅没有封锁消息,还多次与吕蒙通信,使得军心被轻易瓦解,两万多的士兵四散逃往,到后来只剩下了几百人,至此,最后的一线生机也荡然无存。
但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关羽,刘备也要为此负很大责任。